星期五   2021年12月31日 桥梁数字报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赶潮人在深中

来源:    作者:王帮琴

题记:“披星戴月的赶潮人”——这是陈正东对自己的评价。在深中通道出海口码头边,他捡起地上的石块,在沙地上用画画的方式,向我展示箱梁架设的示意图。这天,我随他一起见证了第100片钢箱梁从出海到架设的全过程,他也向我讲述了这十多年来披星戴月的“赶潮”往事。

海上运架梁专用起重船“天一号”正在架设深中通道第100片箱梁(摄影:薛壮)-(3).gif

深中通道海域架设第100片梁   薛壮  摄


12月19日下午两点多,在辽阔的伶仃洋海面,第100片钢箱梁稳稳落在深中通道海上段非通航孔第43、44号墩上。深中通道7标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陈正东与现场副经理杨海荣、工程部副部长赫振江、安质部副部长幸伟等人在现场,等待这一时刻已经足足五个小时。

“我们都是披星戴月的赶潮人。”陈正东感叹。

深中通道项目梁型复杂,所在海域的潮水极其特殊,架梁顺利与否完全要看潮水的“脸色”。全体建设者也因“追赶潮流”,长期处于24小时“备战”状态。无论深夜凌晨,每一个有效潮位来临之时,便是他们动身大干之际。陈正东就是其中的一员,深中通道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的第六个项目。

海上架梁前的陈正东(王帮琴摄).gif

陈正东在架梁施工点   王帮琴   摄


         走好脚下每一步

2008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陈正东来到中铁大桥局四公司。刚入职就被分配到甬台温铁路项目部,一股失落感涌上他的心头:好歹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出身,在企业内部也算拿得出手,怎么就直接被“发配”到工地了?

“没法改变现状,就只能认真做好当下的工作。”自此,陈正东开启“通关模式”,在不同的项目上学习各种书本以外的知识。

在甬台温铁路项目部,他积累了路基与涵洞施工经验;在氹仔码头项目部,他掌握了海上钻孔桩施工要点;在深圳市丹平快速路项目,他对结构认识迅速提升;在港珠澳大桥,他开始独立负责收费站桥的基础施工到上部结构施工;在广东仁新高速项目,他填补了自己在隧道、高边坡领域的施工经验……10年的摸爬滚打,陈正东从一名“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干有为的工程师。

2018年9月,陈正东来到深中通道项目部,担任工程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岸边引桥施工。初来乍到,正值岸上引桥钻孔桩作业关键阶段,但产量不高,进度与目标计划严重脱节。

领导给陈正东的“考题”是:尽快找到原因、改变现状、提升工效。

10月至12月,三个月时间,陈正东一直守在现场,记录每台机器、每道工序(钻孔、清孔、下孔灌注)作业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再计算绘图,形成大数据库,工序脱节的情况便一目了然。同时,他还发现技术员几乎都是新人,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也是造成作业队“有空可钻”的重要原因。

陈正东迅速召集作业队开会,并建立微信工作群,要求大家每次报检前,将当天的进度以文图的形式发到群里。第二天,陈正东将自己制作的工序衔接表也发到群中,将衔接有问题的地方标红,通过不断对比和督促,不到两周,现场的作业效率明显提高:单台旋挖机从以前平均每月8根桩上升到15根桩,工效平均提升1.8倍。

2020年初,岸上引桥进入承台施工阶段。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大会上,公司及项目领导表态,一个月要完成三十个承台施工,在旱季到来前,要完成全部承台施工。

然而,当时的实际进度是一个月只能完成八到九个承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在劳动竞赛大会前两天,项目经理陈伟宏曾问陈正东:“一个月浇筑三十个承台,有没有可能?”

通过推演现场每道工序的人员、设备情况,陈正东分析了制约进度的最大因素是钢板桩。随后,他连夜排出施工计划,提议钢板桩数量如果能增加一倍,再增加部分人员,就有可能实现目标。

就这样,资源到位,加上科学优化工序,项目部平均每个月浇筑28到29个承台,2020年4月15日,标段内的147个承台施工全部完成。


         树立下一个目标

2021年5月,陈正东身上便多了另外一个身份——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

陈正东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知。从工程部技术员到工程部副部长,他意识到自己的技术功底与土木专业人才有一定差距,结构知识不算精通,CAD画图也相对薄弱,而项目总工程师则需要扎实的内业知识、技术方案制定、结构分析研判等能力,因此,从工程部部长成长为总工这条路不好走。

深中通道7标项目经理陈伟宏曾告诉陈正东:“你在每一个位置时,都要清楚下一步的目标,否则,只能原地踏步。”

2019年1月1日,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熟悉各类现场施工的陈正东,开始担任项目现场副经理。在认真履责的同时,他又开始树立下一个目标:向身边的前辈虚心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但,“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却并不在他的规划之中。

“虽然有点意外,但也可以尝试一下。”陈正东觉得,多了一份担子,但“副经理”的职责仍然在。如何平衡好这两种身份,是他面临的新考题。“把所有人联系到起来,让大家各司其职,劲往一处使,是我最朴实、最简单的想法。”

会议,是陈正东快速解决问题、开展工作最有效的方式。

2019年,深中通道施组方案发生变更,下部结构墩身开始施工时,进度并不理想。

当时,时任党支部书记姚伟提点陈正东:公司很多项目不是有每天开现场会的好传统吗?

陈正东猛然想起来,自己以前在别的项目部,不就是通过会议上的“头脑风暴”处理问题的吗?

于是,每天下午五点,陈正东都会召集班组开会,现场考核昨天进度情况,有问题的及时纠偏,有冲突的合理协调,群策群力,做到让每一家队伍都满意。担任副书记后,他继续运用各种“会议”,集思广益,用群众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一次,在员工座谈会上,有人提出,海上风大,到冬天了早晚更冷,影响了架梁效率,陈正东立刻争取资金支持,为架梁作业队队员购置冲锋衣;又有职工提出,天天跟着潮水走,业余生活有些无聊,经过一番讨论,陈正东将分部使用率不高的会议室改为台球桌,让大家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从点滴做起,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提高不少。”

有人问:“经理”和“书记”,你更想朝哪个方向发展?

陈正东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两个方向,都要学很多东西。眼下正在考证,一级建造师去年过了三科,今年就等最后一科的成绩了,这么多年,一直没买车,假如这次顺利考过,我就买辆车……”

2021年12月21日,陈正东终于通过一级建造师的最后一场考试。此时此刻,这位披星戴月的赶潮人,应该又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