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2年02月10日 桥梁数字报 综合新闻

我的师父王超

来源:    作者:黄 英

不胖也不瘦,一米八五的个子,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师父——澜沧江跨越项目部生产经理王超。
师父今年44岁,在桥梁工地工作了22年。我才来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不熟悉,师父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从做人到做事,全方位地教导我。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一次会议上。
那次会议开得比较晚,到吃饭时间还没有结束。我当时有点儿不耐烦了,再加上肚子又饿了,所以就心不在焉,偷偷拿出手机玩了起来。这一幕正好被师父看见了。只听得“啪”的一声桌子响,我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只见师父怒目圆睁地望着我,“其他人散会,你留下来。”其他人走了之后,师父平静地对我说:“知道我为什么拍桌子吗?”“知道。”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开会的时候你不认真听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以后人家也不会尊重你,你还怎么开展工作?刚才我的举动有点激烈,我是恨铁不成刚啊,去吃饭吧。”
师父的这次喝斥让我有所领悟。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同志都离开了云南工地,但是师父留了下来,而且一呆就是10年,是大桥局唯一一个在云南呆上10年的职工。师父总是教导我:“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这一行。”而他自己也一直恪守这样的工作态度。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件事是为项目部寻找水源。2008年4月份,作为项目部最早进场的员工之一,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寻找生产生活用水。为了能让大家用上干净的水,通过询问当地村民,师父了解到在大柱山的一个峡谷有能适合饮用的水源,但是那里地势险要,连当地人都不敢去那儿取水。第二天,师父带领几个技术人员一起踏上寻找水源的路。从项目部驻地到村民说的那个水源点有好几公里,而且没有现成的道路,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另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找水小分队的成员们都是来自平原地区,对高原地区的环境极不适应,他们小心翼翼地抓住身旁的野草,后一个人踩在前一个人的脚印上走过去,上面时不时地还掉下一些石头。一进山就是一整天,饿了,他们就把准备好的饼干拿出来吃。经过三天详细的实地勘察,制定出了水管铺设线路方案。这时,又一个大的问题摆到了大家面前。由于地势险要,运输水管的机械派不上用场。王超当机立断,带头将水管一节一节地扛过去,走最远的一趟需要半天时间。5天内,所有水管铺设完成。当清亮亮的水从水龙头中流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师父独自坐在一旁,拿出一根烟,慢慢地点上,疲惫的脸上闪现出一丝笑容。
第二件是钢管拱抢进度的事。时值钢管拱施工的关键时期,钢管拱拱肋弦管焊接前采用冲钉和粗制螺栓定位。为了能早日完成钢管拱的拼装,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我省略了螺栓定位的工序,就只用了冲钉进行定位。师父知道了以后,马上叫停所有的施工,拿着一本厚厚的规范走到我面前。“这样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吗?你好好看看规范。”师父厉声地对我说。“如果连我们技术管理人员都不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那么工人更不会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我们的工程质量如何保证?”顿时,我哑口无言。师父缓缓说道:“抢进度是好事,年轻人有创新精神也是好事,但是凡事都得有个度,如果出了事,我们怎么向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兄弟的家人们交代?”
师父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并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呵护着我成长。师父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让我由衷敬佩,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感谢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