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12月03日 桥梁数字报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木棉花开大湾区

——走进中铁大桥局南中高速项目部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徐洪江 通讯员 杨凝 陈欣

近日,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的2021年度在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综合检查中,中铁大局南中高速项目部以97.9分的综合评分,从被抽检的90个施工合同段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创造了中铁大桥局在广东地区的最好成绩。

广东省工程质量安全综合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被检项目的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全部受检,施工合同段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中心和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含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施工标准化及施工安全标准化有关要求落实情况、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等,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检。检查评比方式主要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看现场、询问核查、随机抽检等。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南中高速项目TJ02合同段为什么能在此次检查评比中取得好成绩?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有何亮点?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多措并举 建安全工程

南中高速TJ02合同段(先行标)总长4.211千米,起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向西跨越洪奇沥水道、沙仔滘、二滘沥等多条水道,终点位于中山市民众镇,全线包括洪奇门大桥、沙仔滘大桥、二滘沥大桥等13座桥梁,桥梁占比100%。其中,洪奇门大桥为该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为主跨520米的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南沙侧塔高178.5米,中山侧塔高176米,造型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原型,寓有润泽湾区之意。

“桥梁占比高,安全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更高。”项目常务副指挥长倪学平告诉我们,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前项目的建设进度,更关乎企业形象和后续的市场开发,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包含安全用电实操教学区、火灾消防实操教学区、劳动保护用品教学区、VR体验区等二十个模块。

“培训中心采用VR技术,以三维动态的形式全真模拟出工地施工的真实场景和有可能出现的险情,通过与智能安全培训工具箱结合,可以实现培训人员身份识别、签到、打卡考勤、电子自动建档等功能。”倪学平介绍,培训中心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高新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让工人通过肢体、五官来认知安全风险,激发工人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强化他们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刚刚结束培训的焊工李师傅,对培训中心的高空坠落、安全带、安全网体验等模块印象深刻。他告诉我们,和现场安全员的讲解比起来,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完全不同,“下坠的那一瞬间好像真的一样,这也提醒我以后要更加注意规范施工。”

目前,项目部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已获广东省科技兴安和安全宣教创新优秀案例,广东省第一届应急管理优秀宣传作品展示类二等奖,广东省第一届及广州市第二届应急管理优秀宣传作品活动人气奖等奖项。

除了产业工人培训中心以外,项目部还采取了多项常规安全举措,保证项目施工安全:严格按照广东省安全标准化指南的要求,统一制作安全防护设施,如配电设施防护罩、孔口防护栏杆、用电设备防雨防晒机棚、气瓶、电焊机、切割机防护罩等;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积极组织应急演练;在施工现场,“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安全”等标语随处可见……密集的安全防护网,为项目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证。开工至今,项目部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科技助力 建智慧工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智能化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融入到项目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南中高速项目体现得尤为明显。

BIM室,是梁海文的“专属阵地”,我们见到他时,他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上播放的是施工现场各工点的实时监控画面。

作为项目BIM室主任,梁海文对于项目的智能科技运用很了解,他告诉我们,项目部积极推进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布设,通过前期多方调研取证,超前谋划,结合项目实际,探索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可视化安全监管系统。这一系统运用AI算法及AR实景地图等前沿技术,在各重点施工区域、关键环节布置中载云台、黑光球机等高精度监控设备,对各施工区域实行全覆盖视频监控,全面掌控实时、动态的项目生产过程,实现全区域全天候可视化安全监管。

“这一系统具体都发挥了哪些作用?”我们问道。

梁海文解释说,首先,系统基于AI开放算法平台,围绕碎片化的高速公路建设场景应用,针对特定对象和场景建立并分阶段完善项目AI智能识别分析标准库,赋能项目视频监控设备;同时,配套IP广播喊话及智能信息提醒,开展高温、台风等预警信息及作业现场危险行为警示,能及时纠正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发现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等问题,实现自动化减人,为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减负增效。

其次,系统创新了AR实景地图应用,基于AR高点摄像机,标签化展示施工现场多维数据信息,记录各阶段各重要工点施工进度等信息,并通过智能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施工现场进度形象和项目施工进度。

最后,项目部还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开发了视频监控管理平台(PC+APP),集成AR实景地图、AI开放算法应用、智能广播等,配套开发运用了一键视频抓拍巡检功能,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图像查证,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问题进行实时把控,全力提升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效率。

除视频监控系统以外,项目部还依托安全管理职责数据库,工作计划数据库、安全技术标准数据库、安全防护技术标准数据库、安全标杆数据库,开发出动态预警工具“安全小精灵”,实现灾害气候预警、工作任务提醒、隐患和风险的管控信息推送等一系列功能,提高了项目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项目已通过“安全小精灵”向员工推送灾害气候预警信息320余条,各类安全检查信息730余次,隐患通报1500余项。

“高新技术的运用,是项目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梁海文说。


       生态优先 建绿色工程

除了“安全”和“智慧”以外,“绿色”也是南中高速项目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词。

行走在栈桥之上,远眺,一群群不知名的候鸟来回飞舞,清脆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近观,一片片红树林枝繁叶茂,随微风摇曳。这般美景,是项目部深入践行“绿色建桥”理念的生动体现。

南中高速TJ02合同段位于南沙湿地,这里不仅有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植物群落,还是秋冬时节候鸟的迁徙地。项目多处跨越水资源保护区和红树林保护区,施工环保要求极为严苛。

“为最大程度降低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项目在满足差别化工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全力落实‘绿色建造’。”项目经理刘凯介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引入第三方环保监理,对工程沿线空气、水质及施工环境进行监控,对环保措施、工程开工环保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在桥梁基础施工中,每个墩身结构均采用围堰施工,将施工与河道、湿地形成隔离带,并严禁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及湿地,以此保护南沙湿地生态环境;在设备方面,项目部选用自带油污水处理装置的施工船舶,将污水处理达标后运至相关部门规定水域排放……

此外,项目部还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栈桥、支架等大临结构工程均采用装配化技术施工,并推广钢筋加工、混凝土生产“集约化”“自动化”,墩柱盖梁推行钢筋部品化加工、安装工艺,全面提升施工效率,大幅减少人员投入,实现绿色节约。

对于下一步的环境保护工作,项目部也早已有了规划。刘凯说,他们将严格按照广东省相关环保法律条例,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提高全体建设者的环保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对当前环保工作的不足积极改进,深入推进环保责任到人,做到“规范化、专业化、日常化”,做好各部门安全质量环保一体化奖惩考核制度,全力守护好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