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12月17日 桥梁数字报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江海涛声/观察·新闻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钉子”作业队

来源:    作者:赵静 樊笛

“师傅,我能不能在最后一排躺会儿?”在从沈白高铁项目部前往蒲烟高速项目部的路上,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机械管理事业部队长樊允华忍了很久,终于向汽车司机开口。

司机回头看着这位一脸疲惫、胳膊顶着半边腰的乘客,又看了看车上空余的座位,开玩笑地说:“可以啊,那你可要买四张座的票哟。”

“行啊,买五张票都行。”樊允华一边乐呵呵地回应,一边慢慢挪到最后一排躺下,心里还在不停地责怪自己。原来,前几天在沈白高铁工地,他在前往第三架子队检查设备时不小心把腰给扭了……

汽车行驶在长白山深处的盘山公路上,山梁下的车道旁不时能看到积雪冻成的巨大冰块,樊允华躺在后排长座上,无心欣赏外头的景色——车子的一点点颠晃都让他的腰部隐隐作痛。闭上眼,他听到窗外的寒风夹带着些许哨声,突然想起沈白高铁项目部的几个兄弟。

前不久,为迎接冬季施工的到来,保证机械设备在低温下正常作业,樊允华被派往一公司在东北的两个项目——沈白高铁、蒲烟高速,对特种设备的施工安全、保养情况进行摸排,并对一线的司机师傅开展关心慰问。

从郑州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车程,樊允华终于到达位于吉林省抚松县的沈白高铁项目部。

放下行李后,顾不上路途劳累的樊允华立刻前往各个工点。施工现场位于长白山深处,交通不便,且工点相对分散,起重设备被分别安排在三个工区,每个工区相距几十公里。由于部分工点的施工便道还没有修好,司机上下班通常需要乘坐交通车,绕行几十公里的山路去现场。

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大多是“抄近路”去上班,起重机司机王涛、孙太龙就经常沿着山上的羊肠小道,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花费五十多钟到达作业点。

王涛告诉樊允华:“来工地的两个月里,他和另一名同事鞋子磨破了好几双,还摔了好几个跟头”

为了能按时到达工作地点,大伙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每天坚持按时接班、准点交底。在沈白高铁工地的几天时间里,樊允华走遍了所有工点,检查确认绝大多数设备都在有序运转。

与此同时,细心的樊允华还发现汽车吊司机叶枭雄没有棉衣,一问才知道由于缺货还没有领到;在一工区的司机宿舍,他又发现房间的取暖设备还没有安装到位……这些问题他都一一记下,晚上回到住所便与项目部联系、协调,想方设法为机械作业队的成员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樊允华总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看作一颗钉子,哪里需要就钉哪里,钉在哪里我们就要牢固坚守在哪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每一名司机都应恪守的准则,也是在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好“螺丝钉”,那么团队这台机器才能更好地运作。“钉子”队长是这样说的,队员们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