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12月24日 桥梁数字报 要闻

桥梁助力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徐洪江 通讯员 谢珍

12月21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出贺信,向广大特区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史,也是桥梁助力地区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桥梁的助推下,厦门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单一公路交通方式到综合交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桥梁,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厦门广大百姓出行,更为厦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一年后,随着湖里工地一声爆破巨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但在当时,大陆进出厦门岛的唯一通道只有一条高集海堤,这条海堤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双向四车道,经过几十年“服役”早已不堪重负,不仅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堵车更是常态。进出厦门岛的通道瓶颈严重制约了厦门城市发展,跨海大桥的建设愈加迫切。

1984年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厦门视察,奋笔题写“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激励着厦门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厦门的交通运输业得以迅速发展。

1988年10月,厦门跨岛交通的第一条“主动脉”——厦门大桥正式开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到1991年12月,大桥完工通车。

之后每隔几年,厦门就会多一座大桥。1996年12月,新阳大桥通车;1999年12月,海沧大桥通车; 2008年7月,集美大桥通车;2021年12月,厦门大桥完成“四改六”扩建……厦门跨岛交通的车道数量,从最初的2条(厦门海堤),增加至如今的40条。跨海大桥和隧道,成为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的名片。

道路通则发展通,基础牢则事业兴。一座座桥梁紧扣特区发展脉搏,在跨岛发展中落子有声,一次次突破发展瓶颈,打开发展空间,为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厦门GDP达638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351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40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692倍,城市建成区扩大18倍以上;40年,一座昔日的海岛小城,奇迹般崛起于世界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40年来,大桥人活跃在特区交通建设最前沿,先后参与建设了五缘大桥、杏林大桥等桥梁工程。一千七百平方公里的鹭岛,留下无数大桥人的足迹和汗水。

今年38岁的伍亚兵,是中铁大桥局珠机城际金海桥项目财务部部长,他驻扎在厦门地区13年,先后参与过集美大桥、厦门BRT快速公交、厦门马青路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建设,见证了厦门发展历程。回忆起自己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他感慨颇多。

“桥梁是联通厦门岛内外的重要通道,也是厦门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的象征。”伍亚兵说,自己有幸成为建设者的一员,见证了特区的发展腾飞。自己参建的每一项桥梁工程,都有“摸着石头过河”“啃硬骨头”式的攻坚克难,凝炼出的,是爱拼敢赢的特区基因,是特区成就的缩影。

面对厦门未来的大发展,他充满期待:“我们大桥人要抓住机遇,发挥企业的建桥优势,积极与厦门发展的新征程、新环境相适应,为厦门人民建设更多的高质量桥梁。”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铁大桥局将充分发挥自身“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和“精雕细琢,百年品质”的质量理念,不断打造精品工程,为服务厦门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厦门腾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