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12月31日 桥梁数字报 专题

郑济黄河颂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周威 通讯员 高瑞杰

12月,位于郑州的黄河湿地保护区内,北风吹面如冰敷,然放眼望去,俯仰之间不时有候鸟群翔,让萧瑟寒冷的黄河滩涂格外热闹。同样热闹的还有不远处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工地。大桥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后期的收尾作业,桥身宛如一条浅灰色的彩带,横跨黄河之上。

郑济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郑济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全长4377米,主桥长2016米,采用公路、铁路上下合建的布置形式,下层为郑济高铁、郑新城际铁路,上层为郑新高速公路。大桥为河南“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划上最后一“撇”,也是中铁大桥局在黄河上建成的又一座飞虹,对促进铁路沿线城镇化进程、中原崛起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乘着黄河流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大桥人再次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大桥乐章”。


从泥巴路上拉起栈桥


因为承担高铁、市域铁路、公路三条线路跨越黄河的通道功能,郑济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平行交叉工序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2017年7月拿到中标通知书,项目团队即迅速进场,快速推进施工工作。

在郑济铁路站前ZPZQ-7标段项目部,关于刚进场的那段时间,经历过的员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那是一段艰难困苦而又充满斗志的“光辉岁月”。

“别看黄河岸边一马平川,其实根本没有能走的路。”项目分部党支部副书记陈二彬介绍,进场时恰逢雨季,黄河滩的泥地软得像棉花,人一脚下去就要陷进去,大型机械车辆无法通行,岸边种植着村民的庄稼,也不能踩踏,他们只有借道附近村庄的小道进场。

在这条狭小的土路上,运输施工物资的车辆行驶起来十分不便。土路同时还承担着村民平时农用车辆的行驶需求,矛盾很容易产生,一些村民堵路,不让施工车辆通行的事情时有发生。

车子进不来,施工物料就无法到现场,影响施工的进度,这让负责征地拆迁的陈二彬焦急万分。

征地工作说易做难,每户村民的情况和诉求都不相同,需要一家一家走访说服,况且征地也不能硬来,陈二彬就常常和村民们唠家常、磨嘴皮子,甚至上门请村民喝酒。在极耐心的劝说下,一些拒绝征地的村民慢慢改变了想法,有的还和陈二彬成了好朋友。

同样考验着项目部员工意志的还有恶劣的生活环境,特别是2017年10月之前,在集装箱里办公生活的那段日子——一共4个集装箱,3个用于居住,1个用于集中办公,每个箱住6人。集装箱外是村民们种植的玉米地,2米多高的玉米秆把集装箱围得密不透风。箱内异常闷热,蚊蝇到处乱飞。最难熬的是下雨天,集装箱里如蒸笼一般闷热潮湿。在这几个十几平米的小箱子里,员工们吃饭、洗澡都要依靠7公里外的小镇:一日三餐是从镇子里托运回来的,洗澡就分批去镇上的小宾馆。直到9月底国庆中秋双节前后,项目团队才搬进建好的驻地,第一次开火做饭。

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11月底,下游栈桥成功拉通;12月25日,上游栈桥也通了。

墩身施工

架梁施工


在大河之上建起精品工程


黄河虽不比长江那般江宽水深,但河床的不稳定因素多,其“喜怒无常”的性格让大桥建设者很是头疼。

黄河是一条典型的游荡性河流,主河槽位置摆动较大,河水经常改道,平时水位较低、水量较小,但在汛期及上游调水调沙期间,流量、流速剧增,冲刷、切岸等因素给大桥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董建兵依然记得大桥385号墩围堰施工的险情。2018年7月3日围堰封底当天,黄河流速巨大,水位不断上涨,冲刷着位于主河道上的385号桥墩。原本围堰锁口钢管桩入土有十几米深,但被冲刷得入土深度只有3至5米,情况异常危险。幸好第二天早上封下游仓时,河道竟然改向北侧流过,385号墩位泥沙迅速淤积起来,封底才得以顺利完成。“那天还真得感谢老天爷!” 董建兵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不过,黄河并非总是凶险的,它也有美丽多情的一面。大桥项目标段位于黄河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有许多野生鸟类在此越冬、停歇和觅食。主桥工区位于黄河鲤鱼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施工也意味着对环保的要求更高,为施工增加了难度。为保护好母亲河,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了多项环保举措,比如施工废水采用三级沉淀池沉淀、过滤,修建化粪池,严禁直接排放,保证水域水质安全等。

面对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环保要求,大桥人加入了许多创新。

郑济铁路黄河大桥是我国长度最长、跨度最大、设计时速最高的无砟轨道钢混叠合连续钢桁梁桥。8跨的连续钢桁梁重达4.3万吨,占全桥所有钢梁重量的近60%。钢梁合龙时,项目部创新采用了“纯温度无应力”的合龙技术,即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让钢梁自身实现精准合龙,无需借助顶拉的外力。

纯温度合龙技术对钢梁线型要求极高,相较于顶拉工艺更加复杂,但郑济桥主桥桥墩相对较多,如果采用顶拉的方式合龙,每个墩子要承受2000吨的水平力,这对墩子而言是不利的。

2020年5月19日,80吨龙门吊机将钢桁梁架设至合龙口,由6名操作工人利用千斤顶调整合龙杆件竖向高程,满足要求后,再利用钢梁支座的限位装置配合温度变化,对合龙口杆件的里程偏差进行调整。钢梁合龙时,现场30名操作人员要待钢梁温度达到25-30℃合龙温度时,在20分钟内迅速打入定位冲钉,完成杆件合龙工作。钢梁合龙按先下弦后上弦,最后斜杆的顺序,钢梁杆件合龙完成后,安装铁路桥面板,达到三主桁9个合龙点准确对位,实现无应力合龙。

除了采用更精密的纯温度无应力合龙技术外,为了让钢梁和公路层混凝土结合更完美,项目部通过采用5次钢混结合梁体系转换,确保大桥质量精益求精。项目部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创新亮点,比如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CPⅢ高程的“相对高差法”测设控制技术、长联大跨连续钢桁梁CRTS-Ⅰ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等。

DJI_0583.gif


于疫情洪水中成功突围


要建造一项精品工程,首先要打造一个“红色家园”。郑济铁路黄河大桥项目部从进场开始,就把党建工作当作重中之重,项目部全体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桥梁施工保驾护航。在大桥工地的上空,飘扬的是炽热的党旗,更是坚定的社会责任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项目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大桥成为郑济铁路全线9个标段中,最早恢复施工生产的标段。

时间回到2020年2月初,农历新年刚过一周,正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留守项目部的几十名员工仿佛被困在孤岛,面临“断粮”的困境。2月5日,陈二彬、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孙铜顺、项目经理饶培红、总工程师王海彬、办公室主任刘杰华等5名支部委员克服重重困难,率先返回工作岗位。一方面,他们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方储备防疫物资;另一方面,着手准备复工复产,积极协调打通南北两侧的施工道路,并组织施工人员有序返岗。

2月18日,首批工人到达项目工地。2月27日,项目部组织“爱心专车”跨越1400公里,从四川接42名工友返岗。3月1日,项目部400多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无一人感染。

因为防控措施得力,2月22日连续钢桁梁架设施工就复工了,为5月份钢桁梁合龙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得到了河南省领导的高度肯定。3月10日,河南省副省长到项目工地调研,称赞大桥局和项目部“政治站位高,敢于直面困难”。

才战疫魔,又遇洪水。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遭遇超强暴雨袭击。项目部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等面面旗帜迎风招展,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大家坚守岗位,服从调遣,奋战在防汛抢险的战场。

当时,黄河防汛期尚未结束。7月20日开始,连续的强降雨使黄河流量增大、水位上涨,14个小时水位上涨了1.85米,严重威胁到施工栈桥的安全。

确保施工栈桥安全度汛成了彼时项目部工作的焦点。为此,项目部关于防汛的会议一开就是一整夜。防洪突击队员在栈桥上不断巡查,及时清除顺河而下的漂浮物;挖掘机、翻斗车严阵以待,各种抢险工具充足齐备,人员集中待命,项目部上下整装待发,时刻准备迎接一场防汛大战。

与此同时,郑州市区也正遭受汛情考验,项目部在保障自身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参与到郑州市的抗洪抢险中。

7月23日上午,项目部迅速集结15人抢险小分队,赶赴郑东新区金光路办事处辖区参与抢险工作,另一支30人的队伍则参与抢修京广铁路线焦作市某村冲裂的路基边坡。中午,项目部又迅速召集40余人,赶到京广铁路郑州桥头侧、武陟区段抢修路基边坡。7月24日下午,项目部3名共青团员主动请缨,用工地洒水车到二七区某小区给断水数日的居民供水。直到26日18点小区恢复供水,连续两天供水到深夜12点多。

大灾面前,危急时刻,项目部挺身而出,彰显了大桥人的责任与担当。

IMG_0517.gif

防疫


和时代之曲奏响大桥乐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铁大桥局与黄河的渊源,要追溯到郑州黄河铁路老桥。这座桥由比利时人修建,于1906年通车,它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1958年7月,老桥11号桥墩被洪水冲塌,京广铁路被迫中断。当时的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一桥梁工程队奉命前往抢险,历经14个昼夜的连续奋战,8月2日,黄河老桥恢复通车。后来,这支队伍就留在了郑州,继续为河南乃至黄河流域人民建桥铺路,并发展成为现在的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1960年4月,抢险老桥的原班人马在老桥附近,建起一座新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座黄河铁路大桥。1986年10月,大桥局设计、建造了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大桥全长5549.86米,是京广公路、107国道主干线上咽喉桥梁,也是河南省第一座黄河公路桥。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大幕拉开,跨越黄河的高铁桥梁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2012年底,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承建的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新黄河大桥)全面通车,助力京广高铁成功跨越黄河天堑。该桥时为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河南省第一座跨越黄河的公铁两用大桥。

造福人民,修桥不辍。据统计,近70年来,自兰州至黄河入海口,中铁大桥局一公司一共在黄河上修建23座桥梁,其中在河南区域承建黄河大桥17座。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作为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始终践行着奔腾向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黄河文化与民族精神,使一座座飞虹雄跨黄河之上。未来,大桥人将继续抢抓战略机遇,助力沿岸城市发展迈入“黄河时代”,奏响黄河大合唱的“大桥乐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大桥力量”。

31长跑-(1).gif

迎新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