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11月18日 桥梁数字报 要闻

跨碍越坎进怒江

来源:    作者:肖灶彬 程金鹏

队员们到达怒江桥桥位,站在凸崖上合影-肖灶彬--摄.gif

队员们到达怒江桥桥位,站在凸崖上合影。肖灶彬   摄


3人小队慢慢向崖底行进-肖灶彬--摄.gif

三人小队慢慢向崖底行进。肖灶彬   摄


日前,高原铁路怒江桥正在进行拉萨岸工点作业队驻地建设,中标以来,项目建设速度势如破竹。好的开始离不开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身经百战的项目部勘探工作队队员来说,这里的路,很难走。

7月,怒江桥项目部一工区召开“挺进怒江桥,打开新局面”的主题活动,由工区经理、总工以及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12人工作组前往怒江桥拉萨岸桥位现场,进行地形勘探工作。

7月21日上午8时,工作组带上干粮,从工区乘车向目的地进发,做好全天在野外作业的准备。车辆在弯多拐急、乱石遍布的便道上颠簸行驶,道路左侧是因爆破形成的峭壁,时不时有飞石滚落,右侧是望而生畏的悬崖,怒江水在崖底奔流咆哮。20多分钟后,车辆顺利通过了“九道拐”路段,海拔高度也随之攀升将近400米,部分组员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偶尔干呕,但大家都在顽强意志力的支持下继续向前。

又经过20多分钟的颠簸,车辆终于抵达便道的尽头。工作组将作业任务进行分工,队员们带上仪器和干粮开始步行前进。相比颠簸的便道,接下来的步道才算得上是艰险的开始,一道道关卡接连而至。

前路第一关便是一处山嘴,山坡坡度大约有60度,坡面被浮土覆盖,很难找到可以垫脚的岩石。组员们俯下身体,半趴在山坡上,用手拽着杂草根,一步步艰难地向上“蠕动”。回头望去,身后就是几百米深的沟壑,不由得让人心里发怵。好在因为提前通过地形图做了功课,工作组成功到达了山嘴顶部。组员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开始坐在地上休息,心想后面的路应该会平坦许多。

为了早点抵达目的地,组员们很快就起身,再次向前进发,可随之而来的场景让大家倒吸了一口凉气。山嘴的另一侧是悬崖,受爆破影响,悬崖上的岩石有些许松动,地上也有许多条裂缝,有的裂缝宽度近30厘米,可以横着伸进去一只脚。由于悬崖是队员们前进的必经之路,大家三人一小队,上拉下托,像攀岩般沿着岩壁慢慢向下移动,最终安全到达崖底。

翻下山崖后下到冲沟,接下来的道路是沿着冲沟水平向前挺进。看似平坦的路依旧危机四伏。由于沟内坡面全是浮土和浮砂,脚踩上去容易打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失足滚到沟底。组员们十分小心,紧紧拽着身旁的植物借力。有的组员不认识某些有害植物,直接一把抓在了会“咬人”的荨麻草上,发出“啊”的叫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声也让大家紧绷的神经得到一丝缓解。

过了大约2个小时,工作组到达第一处目的地——工点驻地的选址位置。此时差不多中午了,组员们一边简单吃着干粮,一边对选址区进行讨论、规划。稍做休息后大家兵分两路,一队人留在原地进行现场地形数据采集,一队人继续向怒江桥头挺进。此时距离怒江桥直线距离还有800多米。

前往怒江桥的路荆棘丛生,组员们只能猫着身子从尖刺下穿行,时不时会发出被扎的叫声。穿过荆棘,组员们来到一片茂密的深林,里面溪水潺潺,阵阵凉风穿林而过,景色虽美,但大家一刻也不想多待,因为这里蚊蝇满天,并且充斥着浓烈的腐木味道。

又经过大约1.5小时,组员们终于成功到达怒江桥桥位处,成为项目部自进场以来第一批到达此处的管理人员。大家都显得格外激动,脸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不知是谁起的头,组员们纷纷站在一处凸崖上,朝着怒江峡谷呐喊,宣泄心中的情绪。阵阵回声在山间回荡,仿佛是神秘的大山在向组员表示欢迎。

组员们并没有忘记进山的使命,激动过后,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拍照的拍照、放样的放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空下起了小雨,组员们迅速折返与前面的队伍汇合,一同踏上回程的路。

有了来时的经验,回去的路走得稍微容易了些,但组员们依旧丝毫不敢松懈,坚毅地朝着内心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