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2年01月13日 桥梁数字报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下载PDF 上一版 |

这儿是温暖的家

来源:    作者:

一走进东水门大桥项目部,一楼大厅墙上的光荣榜立即吸引了我,不仅是因为里面有几张熟悉的笑脸,更因为有一种我仿佛是其中一员的光荣感。
八公司党委副书记朱付元说,八公司的评先活动是每年评选一次“先进集体”和 “优秀管理者”。各个项目部则是每月在架子队评选一名“优秀群安员”和一名“优秀工班长”,在职工中评选一名“优秀员工”。
项目部每月都会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举行一次集体生日宴会,发送生日礼物,每次八公司领导都会亲自为他们送上生日的祝福。就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项目部每季度也都会为大家提供。
如果有人生病了,领导和同事都会嘘寒问暖。谁出去办事没能及时赶回,食堂的师傅都会为他留好饭菜。年轻人谁心里有什么想法了,领导都会主动关心他们,找他们谈心,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动态。
正是因为有这家一般的温暖,激发了大家积极工作的热情。晚上,项目部的员工不会成群结队出去“潇洒”,也不会打麻将,他们不是坚守在现场,就是在办公室加班或学习。
作为项目经理,王海南更是身先士卒。去年8月的一天,项目部在组织对大临设施进行检查时,王海南因去业主单位开会没能参加,安质部的一名员工在检查后没有形成书面报告,签字单手续没完善。为了保证结构安全,王海南没有随意放松标准,而是顶着烈日,和项目总工卢以龙亲自再去检查了一遍。每次在浇注砼之前,王海南都要下到围堰里,仔仔细细检查一遍才放心地下令“开盘”。“开盘”后他又紧盯着现场工人振捣及商品混凝土的情况,让小伙子们去休息,他自己则经常坚守到凌晨,直到砼浇注完毕。王海南的家离工地虽然不到2公里,可他经常半个多月才回去一次。
技术部的小伙子左宪章不甘心于机关单调的工作,主动请缨到了现场,去年4月作为第一批人员进驻到了东水门大桥工地。进入5、6月份后,为了赶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基础工作,挖孔桩施工、基坑开挖、水中施工平台钢桩安装等等都同时展开了,当时因为刚开工不久,工地人手少,一个人要管几个作业面。他经常是哪里需要就跑到哪儿,一会儿下围堰,一会儿又爬上栈桥。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和工人一块上班了,晚上经常十一二点才离开,有时则在工地坚守到凌晨。当时正值夏天,因为太阳的炙烤,他的脸被晒得黝黑,人也瘦了很大一圈。
今年,左宪章即将从重庆交通大学桥隧专业研究生毕业。当初很多人认为他只是把八公司作为一个跳板,研究生毕业就会离开,可他坚定地说,我毕业后还是会选择八公司,我喜欢这儿浓浓的学习上进的氛围,喜欢这儿家一般的感觉。
像这样可爱的大桥人,在项目部还有很多。离开项目部,再次经过光荣榜,我看到墙上相片中的王海南、左宪章……他们似乎笑得更甜了,这光荣榜也仿佛是家里客厅的照片墙,让人觉得很温暖……